|
|
|
发布时间:2014/4/17 9:41:36 点击次数:3984 |
|
|
|

体育场馆匮乏:难道是死结?
编者按 民众健身离不开体育场馆和场地,可由于城市人口体量的膨胀,原有的体育场馆日显逼仄,一个数据是:四川人均体育面积仅为1.01平方米,未达全国平均水平。
多年来,四川体育相关职能部门为破解体育场馆场地短缺的难题,使出了敞开场馆大门,让普通民众零门槛入场;节假日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等招数,这些举措有实效有口碑,可还是跟不上人们暴涨的健身需求步伐。矛盾毕现,原因何在?为此,记者多方采访,推出系列稿《体育场馆匮乏:难道是死结?》来反映围绕在体育场馆上的悲喜谜题。
□本报记者 钱晞
近些年,在感到成都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,记者对成都市主城区的体育场馆越来越陌生,它们要么失去了昔日光彩,显得老态龙钟;要么另作他用,失去了服务体育的应有功能……何时,这些曾经让市民感到亲切的体育场馆才能再回熟悉面容?
省体育馆欲换新装
目前,在成都市主城区及三环路以内共有5个体育场馆,分别是位于市中心的成都市体育中心、四川省体育馆,北面的成都市城北体育馆、西体路的青羊区体育场和位于西边金牛区奥体中心。这些体育场馆大部分是1993年四川协办七运会之前建造的,使用期都超过了20年。如今,后面三个体育场馆,几经改造,几乎丧失了举办规模赛事的能力。
偌大的成都,还能举办大型比赛的场馆似乎只剩下了省体育馆和成都市体育中心,而它们也是“老态龙钟”,当初的健硕尽失。就拿省体育馆来说,去年金强男篮的CBA季前赛,升旗仪式就出现了尴尬一幕,组织者原本采用电动升旗,可关键时刻电机卡壳,折腾了20多分钟,最后不得不用人将旗拉上杆顶。事后,省体育馆馆长李娟无奈摇头,“没法,这些设备都使用了20多年,属于超期‘服役’,真不清楚它哪天会出问题。”
的确,现在省体育馆的地板、活动坐椅、灯光照明等都有超龄之虞,而且馆内的基础设施功能也不健全,如记者工作室过小,无运动员训练房、淋浴房,举办赛前后的新闻发布会不是在过道,就是在羽毛球馆。好在,省体育馆改造计划已经敲定,李娟说:“四川就这一座万人体育馆,大比赛还得指望它。我们目前已做好了改造它的一切准备,完工后,除了NBA赛事,其他国内外赛事都基本能承办了。”
市体育中心“体味”减少
成都市中心体育场馆本来就紧缺,可就这样还有场馆移作他用,比如市体育中心。4月10日,记者在成都市体育中心看到,在昔日的足球赛场,十余名工人正在绿茵场地中搭建脚手架,十余个大箱子散乱摆放塑胶跑道上。原来这里正在忙碌地为一演艺明星的演唱会搭建舞台。一位路过的老者嘟哝道,“体育中心都快成为演艺中心了。”记者经过了解发现,自成都谢菲联2011年降级后,成都市体育中心便再也没有举办过大型比赛了,不过,各种演唱会倒是没有断过。
在市体育中心南边,原来市民最喜爱的耐克篮球公园和全民健身路径现在也变成了工地。工地挡板挂着的告示板说,这片打围的工地,拟建全民健身公园。工地边一名正在休息的工人告诉记者,他已来到这里近半年了。“何时能修好呢?”他摇了摇头说,“不知道。”随后,记者围着成都市体育中心走了一圈,发现这里俨然一个大型停车场,从东大门到西北门都停满了车辆。观察了一番,记者发现现在的市体育中心能体现体育功能只有四处了,游泳池、羽毛球馆、网球自我练习场和每周1、3、5早上7:00到10:00的中心场地晨跑。
令记者惊奇的是,这个成都市唯一的体育中心也已“换主”,由原来直隶于成都市体育局,划归到了成都文旅集团旗下,如此变故,恐怕全国唯一,也许,这也是最近几年市体育中心演唱会比体育赛事多得多的原因。
|
|
|
|
|